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文章正文

金价闪崩超6%,首批抛售者陷后悔潮

  • 浏览数:53次
  • 添加时间:2025-11-15
  • 来源:新浪财经
  • 作者:

以下是关于“第一批金价下跌卖出的人后悔了”事件的综合分析,结合市场动态、投资者案例及专业建议:

一、事件核心脉络

金价过山车行情

暴跌(2025年10月下旬):国际金价单日闪崩超6%,国内金价跌至约905元/克,触发恐慌性抛售。

反弹(11月初至中旬):5个交易日内,现货黄金累计涨4.88%,COMEX期货涨4.07%,金价回升至950元/克以上。

后悔潮:低位割肉的投资者错失反弹,部分人“买在最高点、卖在最低点”,账面浮亏转为实际亏损。

典型亏损案例

某投资者在905元/克抛售200克金条,9天后金价反弹至950元/克,扣除回购溢价后损失超1万元。

杭州一用户在金价920元/克时抛售,次日涨至950元/克,单日少赚近5万元。

借贷购金者因暴跌恐慌抛售,后续反弹导致“深夜失眠,像丢掉到嘴的肉”。

 二、市场波动深层原因

短期导火索

10月暴跌主因获利盘集中了结、美元流动性紧张及地缘局势缓和削弱避险需求。

11月反弹受美联储降息预期、全球央行持续购金(2025年购金量超2022年全年)支撑。

结构性矛盾

实体金店困境:国际金价反弹时,国内部分金店因库存成本高企“只跟涨不跟跌”,回收价滞后(如深圳水贝回收价932元/克 vs 实时金价964元/克)。

IP黄金溢价陷阱:动漫联名金饰克价达2600元(普通金价920元),但回收时品牌店仅按旧金价折算,溢价瞬间蒸发。

三、后悔群体的共性特征

认知偏差驱动操作

将黄金视为“短线投机工具”,而非长期避险资产。

陷入“处置效应”:亏损时死扛,反弹初期急于抛售。

情绪化决策

暴跌中跟风“割肉”,反弹时又因“怕再跌”错过回补机会。

借贷或杠杆投资者承受力弱,被迫止损。

四、理性投资建议

明确黄金的核心功能

避险属性:作为资产“压舱石”(配置比例≤15%),对冲通胀及系统性风险。

消费属性:购买IP黄金需接受溢价归零,视为情感消费非投资。

操作策略

长期持有:避免择时,用闲钱投资。

定投分摊风险:实物黄金投资者可在回调期分批建仓。

警惕流动性风险:部分金店暂停回收,优先选择银行或正规渠道。

心态管理

接受“不可能买在最低点、卖在最高点”。

修炼“账户浮亏时淡定泡茶”的定力。

 五、未来风险提示

短期波动持续:受美联储政策、美元指数及地缘冲突影响,金价或震荡于4100-4150美元/盎司区间。

实体店生存危机:头部品牌关闭近2000家低效加盟店,转向自营体验店,可能加剧价格僵化。

税收政策不确定性:网传“黄金税收新规”推高金价的说法缺乏官方依据,需警惕市场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