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文章正文

黄金巨头的尴尬:半年赚22亿,为何遭资本集体抛售?

  • 浏览数:36次
  • 添加时间:2025-09-18
  • 来源:观察眼看世界
  • 作者:

老铺黄金的“冰与火”:业绩狂飙300%,股价为何暴跌30%?

3倍业绩增长 vs 30%股价暴跌:老铺黄金的冰火两重天

当工艺遇上资本:老铺黄金的奢侈品之路为何受阻?

黄金贵族遇冷记:工艺溢价能否撑起资本期待

一张财报同时记录着最辉煌与最狼狈的时刻。老铺黄金(06687.HK)2025年上半年业绩预告显示,公司营收突破138亿至143亿元,同比增幅高达240%至252%;净利润更是飙升到22.3亿至22.8亿元,同比增速逼近288%。在黄金消费整体承压的背景下,这个数据远超行业平均水平——根据中国黄金协会数据,2025年上半年全国黄金首饰消费量同比下降3.8%。

业绩高光的背面,是资本市场的冷遇。7月单月,这家新晋港股企业股价暴跌近30%,即便在亮眼财报公布后,下跌趋势依然持续。投资者用真金白银投出的反对票,揭开了商业表象下的深层矛盾:当黄金首饰企业试图戴上奢侈品王冠,市场的疑虑远多于掌声。

老铺黄金的增长逻辑有其独到之处。区别于周大福、周大生等传统珠宝商以克重计价的模式,老铺选择将"花丝镶嵌""錾刻"等传统工艺作为核心卖点。北京王府井旗舰店内,一款采用花丝工艺的手镯标价高达每克1400元,几乎是行业均价的两倍。这些陈列在SKP、万象城等高端商场专柜的产品,通过场景化营销重塑消费认知——顾客支付的不仅是黄金原料,更是对非遗文化的认同。这种差异化策略成功抓住国潮消费红利,过去五年公司营收年复合增长率超过50%

资本市场的反应却像盆冷水。直接导火索是五月的27亿港元融资计划,每股630港元的配售价较市价折让近10%,引发股东权益稀释担忧。更关键的是,老铺黄金始终未能摆脱"黄金企业"的标签。浦银国际证券研究显示,其股价与国际金价的关联度系数高达0.94。当六月底70%的限售股解禁,叠加美联储降息预期反复引发的金价震荡,脆弱的资本信心迅速瓦解。

品牌升级之路的阻碍更加值得玩味。在深圳水贝珠宝市场,多家商户出售与老铺黄金相似的古法工艺首饰,价格却只有官方售价的三到五折。有店主直言:"我们的工匠参加过老铺的工艺培训。"北京老字号工美集团旗下品牌"京工美作"同样主打花丝镶嵌技术,同类产品每克报价仅900余元。这侧面反映古法工艺尚未形成独家壁垒。

真正拉开奢侈品距离的,是时间沉淀构建的护城河。卡地亚的猎豹系列历经百年迭代,爱马仕手工艺坊每个皮具工匠需要接受七年培训。相比之下,成立于2009年的老铺黄金更像加速奔跑的"早熟少年"。二手市场行情折射出差距:闲鱼平台的老铺黄金饰品普遍按原价四至七折转售,且有价无市。多位二手商反馈:"回收时仍按黄金原料价计算工艺溢价。"

业绩增长的压力也可能模糊品牌调性。创始人近期提出"淘汰年销售额低于5亿的门店"目标,但奢侈品恰恰需要克制的稀缺感。参考LVMH集团发展路径,路易威登平均每年新增门店不超过3%,重点在于旗舰店场景体验升级。老铺黄金2024年新增36家门店的速度,让人担心规模扩张与品牌质感的平衡难题。

转型阵痛中的探索已现端倪。老铺黄金与米哈游合作的《崩坏:星穹铁道》限定款吊坠,上市首月销售额突破1.2亿元,证明IP联名对年轻客群的吸引力。业内分析师认为,未来破局可参考三大方向:工艺专利化,如将特定花丝技法申请国际专利;会员深度运营,学习Tiffany通过订婚戒终身刻字服务提升用户粘性;场景延伸,开发配饰、腕表等互补品类降低黄金比重。

"金价涨跌不该决定奢侈品的价值。"独立珠宝设计师陈露指出,梵克雅宝四叶草项链中黄金材质占比不足30%,品牌溢价却达十倍以上。老铺黄金的真正挑战在于如何让消费者愿意为"老铺"而非"黄金"支付溢价。当顾客走进专卖店时,购买动机不该是担心明天金价涨跌,而是渴望拥有承载东方美学的艺术珍品。

资本市场的质疑本质是场压力测试。那些暴跌的K线图,恰像刻在成长路上的刻度尺——丈量着传统制造业与奢侈梦想之间的真实距离。老铺黄金的探索证明了中国品牌的进取心,而时间终将验证:当工艺淬炼出真正的品牌灵魂,黄金终会闪耀出超越金属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