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石滞销的背后,是消费者认知和市场供给的双重变化。前些年商家总强调 “钻石稀缺、价格会涨”,劝消费者趁早入手,称 3 万 5 万买的钻戒未来能涨到 10 万 20 万。但现在戴比尔斯却破天荒调低钻石价格,甚至通过减产维持稀缺性,这些举动恰恰暴露了钻石难卖的现实 —— 所谓 “稀缺性” 早已站不住脚,市场供需失衡让价格神话破灭。消费者渐渐明白,钻石并非保值增值的硬通货,曾经的营销话术难以再打动人心。
人工培育钻石的崛起,给了天然钻石致命一击。以往买天然钻石,人们追求 VVS 净度、D 色纯白和完美切工,这些标准对天然钻石而言极难达到。而人工培育钻石一出场就是 D 色、完全无暇,机器切割的切工更是无可挑剔。更关键的是,即便专业仪器也难辨天然与人工的区别,普通人凭肉眼根本无法区分。曾经被追捧的 “无暇” 特质,反倒成了天然钻石的劣势 —— 毕竟人工培育钻能轻松实现 “完美品相”,价格却低得多,性价比优势碾压天然钻石。
这种 “魔法打败魔法” 的局面,让天然钻石市场空间越来越狭窄。当人工培育钻能提供同等视觉效果和佩戴价值,且价格更亲民时,消费者自然会用脚投票。钻石的象征意义终究敌不过现实需求,“一颗永流传” 的浪漫叙事,在高性价比的人工钻石面前逐渐失去吸引力。未来若天然钻石无法找到新的价值支撑,其市场份额恐怕还会被进一步挤压,曾经的 “钻石神话” 或将彻底走下神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