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其它
文章正文

造假技术越来越精,和田玉染色怎么防?

  • 浏览数:120次
  • 添加时间:2025-07-17
  • 来源:GIC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珠宝学院
  • 作者:

和田玉常以细腻者为佳。因为大部分和田玉都很致密,染料不易沁入,而且常见的和田玉颜色一般都很淡雅,备受消费者喜爱,所以染色的情况很少。但是现在一些新的玉矿,比如一些青海料,透闪石化程度不高、结构疏松的和田玉,质量不佳,成为了染色的“优质”原料。

640.webp (4)_副本.jpg

GIC最近收到这样一份样品,将和田玉染成紫色等特殊颜色以吸引消费者或者染成籽料的皮色等来欺骗消费者。整体来讲,颜色鲜艳的和田玉比较少见。因为和田玉的本色是较易识别的,主要有白、青、黑、黄、绿等,还有和田玉籽料的皮色,如黄色皮、褐色皮。和田玉的染色目的主要就是为了模仿和田玉籽料的皮色,提升观赏性和工艺性能,以欺骗消费者,提高售价。

染色和田玉的大量出现,还有另外一个原因,以前新疆、俄罗斯、韩国等产地出产玉石比较致密,是很难染色的,所以市场上很少出现新疆、俄罗斯的和田玉染色的情况。但是后来青海料等其他产区的料子则不同,它们是由碳酸盐变质成透闪石的,在这个过程中,残留了较多的方解石成分,结构比较疏松,经过酸洗染色,就可以达到较好的染色效果。

随着和田玉的价值增长以及矿产储量的逐渐减少,不良商家受到利益的驱使开始对品质较差的和田玉进行处理,以次充好。

但由于和田玉质地细腻,传统的染色做旧方法费工费时。为了缩短染色处理的时间,不良商家会选择透闪石化程度低、质地较疏松的和田玉,以便在较短时间内染色。有时甚至会通过酸浸来使得和田玉的质地变得疏松,以方便染色。

造假除了要有一块容易上色的籽料,还要有合适的药水、染料。而这些染料都很神秘。据说有的先进的染料来自德国,而且染出来的皮色分布均匀,不易富集堆积和掉色

还有的造假者会先对玉料进行染色,再烤色,再抛光,呈现出来的效果与天然的和田玉非常接近,一般人难以仅仅靠着看皮色艳不艳丽分辨出来。

那么染色和田玉籽料的皮色到底应该怎么鉴别呢?

事实上,在实验室中,在各种大型仪器的帮助下,无论何种染色和田玉都几乎无所遁形。但是在市场上,常常需要珠宝人在没有大型仪器的情况下,以自己的感官、手电筒和放大镜来高效地鉴别这些玉石。


但是想要光依靠自己的感官来鉴别染色和田玉是非常困难的,往往需要有较长期的市场经验或者经过培训,才有可能减少在市场中被骗的可能。


话虽如此,我们也不妨来浅析一下染色和田玉的感官鉴定方式。和田玉的感官鉴定主要从颜色、外形、瑕疵裂隙等特征着手。

首先看皮色,染色和田玉的特征主要表现在颜色浓艳、不自然,色调单一,“浮”于表皮。

还要注意颜色的层次感,在皮色的边缘,能看到颜色从黑到深红,颜色有明显的过渡变化,且皮色厚度与颜色过渡规律一致,颜色浅处厚度浅。而如果是染色料,颜色通常比较呆板,缺少变化

皮色还要与玉质结合起来观察,简单来讲,就是玉质疏松皮色较深,玉质细腻的部分皮色较浅。但是有些染色技术较强的仿品是能做到这一特征的,故而只能作为参考

此外对和田玉裂隙、瑕疵中特征的观察往往会成为得出最后判定结论的关键。

传统的染色会使染料沿裂隙富集,边缘过渡明显不自然;而天然和田玉的裂隙中,会有长年累月沁入的颜色。

在当今市场中,造假仿冒者屡见不鲜,几乎难以避免,要时刻保持自己的慧眼。就好像君子一般,哪怕如孔子一般的圣人也不敢自称没有缺陷过错,玉石往往也是如此。对于玉石不能盲目地追求无瑕,有时有瑕疵的玉往往更加真实,也许九全才是十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