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银珠宝首饰行业是以贵金属(黄金、白银、铂金)及天然宝石(钻石、玉石、彩色宝石)为核心原材料,通过设计、加工、镶嵌等工艺制成装饰性或投资性产品的消费领域。
该行业兼具文化传承、审美表达与资产配置属性,产业链覆盖矿石开采、原料交易、设计研发、生产制造、品牌营销及终端零售等环节。
一、 行业与市场规模:韧性凸显的千亿赛道
中国金银珠宝首饰行业历经千年文化积淀,已成为全球重要的消费与制造中心。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限额以上单位金银珠宝类商品零售总额达3,07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幅高达13.6%(显著高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2%的增长),彰显出强劲的市场韧性,尤其是在后疫情时代消费复苏中表现亮眼。
回溯至2018年,行业规模仅为1,870亿元,五年间复合增长率(CAGR)达到10.4%,持续扩容。
驱动因素强劲且多元:
消费升级浪潮: 人均可支配收入的稳健增长(国家统计局:2023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218元,名义增长6.3%)奠定消费升级基石。
人们对珠宝的需求已超越“保值”,更追求情感价值(如婚庆、纪念)与自我表达(时尚配饰)。
“国潮”红利释放: 故宫文创、周大福传承系列、老铺黄金等品牌的成功,印证了消费者对蕴含东方美学与工艺精髓产品的旺盛需求。
根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2025-2030年中国金银珠宝首饰行业市场竞争态势分析与投资盈利预测报告》指出,国潮珠宝已成为驱动增长的强力引擎,预计相关产品的渗透率将在未来三年内提升至30%以上。
黄金投资避险属性: 全球地缘政治冲突与经济不确定性频发,国际金价屡创新高(2024年初突破2100美元/盎司)。国内消费者对于金条、高纯度金饰等兼具装饰与保值功能的产品热情持续高涨。世界黄金协会数据揭示,2023年中国金饰需求达630吨,同比跃升10%。
二、 产业链:曲线两端挑战与机遇
行业产业链清晰呈现“微笑曲线”特征:
上游原材料: 高度依赖进口(尤其钻石、彩宝),价格受国际市场(如伦敦金、戴比尔斯看货会)及汇率波动牵制。南非铂金矿业减产、缅甸翡翠资源管控趋严等事件,凸显供应链风险。国内黄金矿产相对稳定(中国连续十七年保持全球最大黄金生产国地位)。
中游加工制造: 我国是核心加工基地(尤其是深圳水贝、番禺),工艺精湛,供应链完善,具备规模优势。但痛点在于:同质化竞争严重、利润率普遍承压(代工毛利率多在10%-20%),品牌溢价能力弱。工信部推动的“三品战略”(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正是引导制造升级的重要抓手。
下游品牌零售: 处于价值链高端环节,渠道把控与品牌价值塑造是关键。线下百货、专卖店仍是主阵地(占比约60%),但购物中心、品牌旗舰店、免税店等新兴渠道高速增长。
线上电商(天猫、京东、直播电商)在疫情催化下重要性飙升,从10%跃升至25%,直播带货(如抖音珠宝垂类)成为现象级增长点。
三、 竞争格局:群雄逐鹿与分化加剧
当前市场呈现多元化、多层次竞争态势:
头部品牌阵营(老凤祥、周大福、周大生、豫园股份): 凭借强大品牌积淀(中华老字号等)、全域渠道布局(千家门店级)与雄厚资金实力构筑壁垒。
其核心策略在于加速下沉(争夺三线以下城市增量市场)、多元化产品线(轻奢系列、IP联名)与数字化转型升级。周大福2024财政年度中期报告显示,内地零售值增长12.4%,其中加盟与电商贡献突出。
港资与国际巨头(Tiffany & Co.、Cartier、宝格丽): 盘踞高端奢侈品领域,以极致工艺、稀缺设计、品牌故事攫取高溢价(毛利率可达60%-70%)。
策略重心在于深耕中国核心城市顶级商圈,并通过限量款、高订服务强化稀缺性与排他性体验。紧跟可持续发展(如使用可追溯黄金)等全球议题。
新兴力量:
设计师与轻奢品牌(YIN隐、HEFANG): 精准锁定追求个性表达的Z世代与年轻中产,产品设计感强,营销灵活(深度绑定社交媒体KOL、社群运营)。中研普华研究表明,此品类保持年复合25%以上的高增长,潜力巨大。
产业链垂直整合者(如钻石小鸟、Blue Nile): 依托线上直销或“线上引流+线下体验”模式,削减中间环节,主打“高性价比”与透明供应链(如钻石可追溯证书)吸引理性消费者。
互联网巨头跨界(抖音、快手): 通过直播电商重塑流量入口与转化路径,凭借海量用户与算法优势强势介入,推动“内容种草-直播拔草”的营销闭环。抖音电商珠宝行业2023年交易额已突破百亿级规模,部分头部主播单场破亿已成常态。
四、 未来趋势与投资盈利
数字化与全渠道融合提速: 未来竞争将围绕全域会员体系、沉浸式场景体验(如AR虚拟试戴、元宇宙展厅)、线上线下库存打通、高效供应链响应等维度展开。
中研普华预测,三年内真正实现OMO融合(Online Merge Offline)的品牌份额将显著提升,“智慧门店”的渗透率将达35%。
产品创新与品类扩张:
国潮设计深入骨髓: 融合珐琅、古法金、花丝等非遗工艺的现代设计产品将持续走俏。例如,“故宫联名”、“敦煌文化”系列持续热销。
培育钻石(实验室培育)风口正盛: 凭借价格优势(约为天然钻石1/3)、物理属性一致及环保理念强势崛起。贝恩咨询报告称2023年全球培育钻石零售市场已达120亿美元,渗透率攀升至18%。国内品牌如Light Mark小白光扩张迅猛。
功能性拓展: 结合智能穿戴(如智能健康监测概念的银手镯)、可转化结构(一链多用)等创新点提升附加值。
可持续发展成为必修课: ESG(环境、社会、治理)投资与消费者伦理意识觉醒,倒逼品牌关注原料溯源(Fairmined公平金)、节能减排、公益实践。欧盟“碳边境税”等政策也对出口企业提出新挑战。
下沉市场争夺白热化: 随着一二线城市竞争饱和,城镇化推进及低线城市消费力释放,三四线及县域市场将成为兵家必争之地,品牌本地化运营能力(门店选址、加盟管理、区域营销)至关重要。中研普华数据强调,下沉市场贡献了近年珠宝消费增量的45%。
五、 投资盈利与策略建议
市场规模与增长: 基于宏观经济企稳(GDP增长目标5%左右)、消费回暖、国潮深化及黄金避险需求支撑,预计至2027年,我国金银珠宝首饰市场规模将突破4500亿元人民币(2023-2027年CAGR≈10%)。
盈利关键影响因素:
原材料价格波动: 黄金、铂金等大宗商品价格是核心变量,需利用金融工具对冲风险(如上金所期货套保)。
渠道效率革命: 数字化投入(中台系统、私域流量)虽短期拉高成本,却是提升人效、坪效及客户终身价值(LTV)、实现长期盈利的关键。
品牌溢价能力: 持续打造差异化价值(设计、文化、服务)方能支撑高毛利。蒂芙尼蓝盒代表的独特心智即是溢价典范。
轻资产运营: 优化加盟体系比例可助力品牌快速下沉,控制资本开支。
优选赛道与投资策略:
聚焦头部品牌: 具备品牌护城河、全国渠道网络与资金管理优势(如老凤祥的高效存货周转)的龙头企业抗风险能力突出。
掘金高增长细分: 重点布局拥有明确成长逻辑与创新基因的国潮设计师品牌(供应链支持)、培育钻石概念龙头(制造/零售)、科技驱动的智慧零售解决方案提供商。
关注出海机遇: 依托供应链基础与设计实力,拓展东南亚、中东等新兴市场。